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龙烟铁矿四十年21--我的同学

    我的一帮好同学,当年在学校里我挨整的时候,他们冒着政治风险,勇敢的站出来为我主持公道,就因为这,我们和那帮人赌了一口气,来到了河北龙烟,把本溪的好岗位让给了整我的他们。这口气赌的太大了,我们押上了前途、青春、命运。好同学的情谊我真的一辈子都忘不了。若干年后,我们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特别是明汉的死,让我感到我特别对不起我的同学们,他们受到了我的牵连,如果没有临毕业前的那档子事儿,我们都不会来到龙烟。
    到矿上以后,我有幸和老徐分在机修厂,后来 又在印刷厂和辛、魏成了工友。还和已经结婚的孙、辛夫妇成了邻居。
    孙和辛这对夫妻,由于他们都是同学,又结婚比我们早,于是他们的家就成了我们同学的俱乐部,我们时不时的就去他们家撮一顿,尽管我们的工资都很低,但他们夫妇对同学却是出手大方,哪怕是挥霍之后,啃一个月的咸菜也在所不惜。记得一次聚会,孙嫌几瓶几瓶的买啤酒费劲,就从对面的小卖部一次搬了一箱啤酒,不料却惊呆了街坊邻居,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买啤酒的,很快,全矿就传遍了:东北学生太厉害了,喝酒一箱一箱的喝。
    当初我在和我的夫人谈恋爱时,孙家作为我的据点,代我热情的招待了我前来相亲的岳父,给我挣回了很大的面子,老魏还和宣传队的金大哥作为媒人去到我夫人家当说客。
    进入八十年代,老魏和老高在70年代末调回沈阳,分别在沈阳结婚成家,明汉则不幸溺水身亡,老唐调至宣化,老徐住在八区,在山上的同学就只剩下了孙家、艾家和我家,而他们两家又住的很近。在那段时间里,每到周末,我们就一家三口,从南窑地到西二区,和他们共度周末。好景不长,没过几年,艾家夫妇调回本溪,孙家夫妇调回丹东。至此,庞家堡山上我的同学一家也没有了了。孙家调走的那一天,我无助地大哭了一场,来到这矿山的时候是一群伙伴,如今我却成了离群的孤雁,真的不知道今后怎么生活下去。
    几十年过去了,老徐和我坚持到了最后,从龙烟铁矿退休,老徐先后在北京和宣化帮女儿经营着旅馆,他的旅馆又成了我们朋友们旅游和聚会的据点。
    退休后,我有了大把的时间,几乎每年都要回到东北,拜会老同学、老朋友,在沈阳和老魏、老高、逛大街,去本溪和艾大哥喝酒,去丹东的孙家吃大螃蟹。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9

評分次數

1# 老刘


       老兄,你这帮子同学太好了,我多数都认识,熟悉的在矿上领教到了,不熟悉的后来了解了,再不熟悉的在论坛上也了解了,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人啊,首先这帮子同学人品好,团结,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很愿意和你们在一起相处,因为和你们在一起相处我觉得值,谢谢你们这帮大哥大姐们。
1# 老刘

         一连看了几遍,很感动!感动你们同学间的真挚情怀,绵延至今;感动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患难与共的纯洁心境;感动你们的情谊,经历世态炎凉的岁月蔓延不变......难得啊!通过你的文字,更加相信真情的存在,更加欣赏你们!喜欢你们!敬佩你们!

1# 老刘
最后一张照片有王恩普,李安,艾也力,孙兆文,高经纬,徐玉伦,孙旁边的没有认出来。
1# 老刘
见到了你的同学们,我感到很亲切,你们的真情更呌人羡幕。你那些同学我大部分都认识,
祝你们更好、各家幸福欢乐。
这些照片大部分是我认识的老乡,在龙烟时能认识这些老乡感到特别亲戚,在论坛上又相遇,使我更加钦佩。
欢迎老刘一些好同学来本溪做客。
1# 老刘 老刘大哥,相片中孙兆文,是东坑小工厂的吧?当时我在小工厂钳工组。不知将来见到孙师傅还认识不。看到你们各个时期的合影,其乐融融,很是眼热。同学及战友的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亲密。代代相传。
愛生活愛紅石
1# 老刘


    又一次看到这些照片,心中的感动也再次随之涌动。老刘的一生虽历经种种坎坷,可看到这些朋友,想必也只会无限自豪与欣慰吧!  
    父辈的感情自然而然地传递到了我们的身上,至今我都不能忘记孙大爷一家离开庞家堡的那天,我追逐着飞奔的汽车,泪流满面!
1# 老刘
       你以“沈阳傻子”写龙烟回忆博客时,我就有点纳闷,怎么你写一篇,立马就有吹捧、叫好的帖子跟上来?现在才明白,你还真有一帮铁哥们、好姐们!现在,虽然他们不全都生活在宣化,但是,论坛就是你们的俱乐部,大家天天在这里唠嗑,个个都是论坛的中坚力量,仍然是你帖子吹鼓手!
2# 优哈优哈
  



迟哥们,你说的不错,这帮人你都认识,也都是挺不错的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朋友、团体、帮派、团伙、圈子.....必然有其深层次的根源。
    我们交往将近五十年,是由于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相同之处。在半个世纪的相处中,又经受了风风雨雨的洗礼,子一辈父一辈,形成了历史,这种关系不吝于亲情。
3# 风云

    我曾经和我的亲属这样描绘我的同学关系:16、7岁时在外地异地上学,一间教室,一个宿舍。在不谙世事时,一同经历文革。20岁打起背包,远赴河北,来到龙烟,成为工友。然后是各自成家,有了妻小,有的成了邻居,生活上互帮互助,建立了家庭间的友谊。
    这样长期、紧密的联系,不多见吧?
1

評分次數

4# 蓉儿

    毛主席老人家说得对,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真情有其产生的深刻根源。
5# 天津人

    这里边没有李安,前右一是唐艳杰老公潘长励。黄田的,后任龙烟调度室主任。老孙旁边的是我班的李继鹏,东坑的,照片上他喝多了,90年代病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6# 老王

    感谢王大哥以及其他的前辈们当年给予小老弟们的提携与帮助!
8# 祈福

    祈福说得对,老孙来矿时,在东坑掘进组,后来到东坑小工厂,又去了黄田,矿机动科。
   他们现在安家在辽宁东港市。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