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標題:
龙烟铁矿四十年7成大姐
[打印本頁]
作者:
老刘
時間:
2012-9-3 16:17
標題:
龙烟铁矿四十年7成大姐
到厂里不久,我就参加了厂文艺宣传队。尽管一些老师傅都说,宣传队不是什么好地方,影响学习技术,影响个人进步......,可我不为所动,才不管什么临时或长远。厂里的宣传队是以近年分来的学生为主,也有少量的青年工人,队长是对文艺一窍不通的外电工人张志才,付队长就是本篇要写的我的一位大姐。
大姐姓成,比我大三岁,来自东北工学院,是学机械的,和她同来的还有她的恋人吴大哥,大姐家在济南,她的父亲成老先生当时是山东大学的校长。老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文学家,参加过长征,1937年在延安任陕北公学校长,193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校长,1978年至1983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大姐来矿的时候老先生正在挨批斗,大姐是背着走资派家庭的包袱参加工作的,大姐当钳工,吴大哥当车工。大姐会弹钢琴、会画画、能写文章,还会写曲子。在班组里,她一身油腻的工作服,和工人毫无差别,身上绝无半点高干子女的娇气。她性情随和,很少和人争辩、计较什么,在我们宣传队里,她编节目、指导排练、还担纲女声独唱。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在钳工组一起干活,一起演出。和她学到了不少东西。
后来,矿上以我们厂宣传队为基础,成立了脱产的矿文艺宣传队。在那段时间里,我们以成大姐为首对原大联委演出的【矿山烈火】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由大姐执笔,写成了一部反映日伪时期矿山斗争史和生活史的歌剧,重新创作排演。在那个文化生活极为枯燥的年代,这出以本矿为题材、以矿工为主角的戏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随着演出影响的扩大,这出戏受到了张家口市的关注,文化部门陆续的来过几位专家帮助进行修改加工。
再后来,张家口市文工团看中了这个题材,要和我们合作,重新编创这个戏。在初期的对剧本的讨论中,双方出现了重大的分歧。出于艺术的需要,文工团的编剧要把领导矿山斗争的一号人物设计成一个女性,而我们从矿山生活的实际出发,坚决反对。这样,双方的合作走进了死胡同,最后,市文工团决定另起炉灶,独立创作排演。他们请了中央歌剧院的作曲家陈紫{中央歌剧院副院长、曾参与歌剧白毛女和刘胡兰的创作}作曲,乔羽参加编剧,于1972年排成了歌剧《矿工的女儿》。这时我们才明白,他们其实并不愿意和我们合作,之所以硬着头皮提出来,是怕一开始就甩开我们,引起我们的不满。因为那时候我们矿山的政治地位很高,市领导很重视我们,他们不想把关系搞僵。
我曾经在张家口看过这出【矿工的女儿】,因为对它知根知底,所以看后真是感触颇深。棒,棒极了。看了人家的戏,才知道什么是编剧,什么是创作,什么是专家。乔羽,陈紫不愧是中国顶级的艺术家。
张家口文工团排演了矿工的女儿不久,北京军区的战友京剧团也来到矿上,他们也想拍矿工的女儿,和我们开了座谈会,要走了一大包我们戏里的服装,拍了一些我们的布景资料。可是没过多久,却是风云突变。四人帮的人发现没有经过他们允许,张家口竟然搞出了一台大戏,而且创作者竟是北京的文艺黑线人物,于是他们杀向了张家口,顺藤摸瓜的找到了我们矿上,把我们的工会主席吓个半死,直到对照了我们的剧本,才确认他们的戏几乎就是脱胎于我们的新作,本来嘛,人家的戏是乔羽、陈紫写的,我们连边也沾不上啊。这才脱离了干系。而市文工团和中央歌剧院却为此吃尽了苦头,被折腾的苦不堪言,直到打倒四人帮,文革结束。
成大姐在文革即将结束的时候,由于中央领导对成老先生生活的直接过问,而得以阖家调回北京,开始是在燕山石化,后来进入人民大学,经过刻苦的努力,成了在学术上卓有建树的教授,她编写的经济学专业教材一版再版被很多大学采用,大姐于2007年在教授的岗位上退休。
张家口市文化局戏研室,在1982年出版的张家口戏剧史略中,有这样的叙述--
一九七零年,龙烟铁矿职工根据本矿矿史,结合自身的感受,起而创作了歌剧《矿山烈火》。张家口市文工团恢复建制后,一九七二年,在乔羽、侣朋、陈紫、王方亮等同志指导下,以龙烟铁矿的《矿山烈火》为基础,创作并演出了大型歌剧《矿工的女儿》,先后在张家口、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等地演出了200余场,创本市新歌剧演出场次之记录。一九七三年该剧参加河北省创作剧目汇演后,又到唐山、塘沽、秦皇岛等地演出。.......由于它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样板戏”的框框,触犯了江青一伙的森严戒律,不久便被他们的文化新贵指责为“坏戏”而停演,并被迫组织了“批判”。
[attach]5360[/attach]
[attach]5361[/attach]
[attach]5362[/attach]
[attach]5363[/attach]
[attach]5364[/attach]
[attach]5365[/attach]
作者:
村夫
時間:
2012-9-3 16:37
之前,在你的博客里看到过这篇文章,今日又重读一遍文章和照片,更加感到成大姐的非凡才华,不能不让人佩服!幸喜的是你们那出戏被别人盗用了,坏事变好事,歪打正着让你们躲过了一劫。祝成大姐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作者:
老刘
時間:
2012-9-3 16:54
下左是难忘的龙烟--张秀琴。
作者:
紫玉
時間:
2012-9-3 17:18
1#
老刘
成大姐作为高干子女没有娇骄二气,为人和气,才华横溢,德才兼备,聪敏过人,无论走到那,都是佼佼者。我在矿上几次听大姐唱歌,总是听不够,大姐很敬业,甚至怀孕几月还坚持登台,令我敬佩。1977年我离开了龙烟铁矿,虽然再没有见过大姐,可是一直都想念着大姐,常向老刘打听大姐的情况,我为大姐后来的成就欣喜,遥祝大姐合家幸福安康。
作者:
井卫
時間:
2012-9-3 21:24
成、吴、乔是东北工学院的同学。
成很谦和,吴老实,温州人。
我的记忆,成仿吾老先生曾在武汉大学呆过?
问成大姐好!
问吴大哥好!
我是高经纬。
作者:
老刘
時間:
2012-9-3 22:50
5#
井卫
成老先生曾任山东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校园内有老校长的铜像。
作者:
光骅
時間:
2012-9-4 08:36
1#
老刘
经历、经历,经历不同,不但经历的事情不同,还在于接触的人不同。近赤者红,自是受益匪浅。
作者:
老成
時間:
2012-9-4 09:41
1#
老刘
[/
惭愧!我哪有大家说的那么好啊?只不过是思想简单,没有什么弯弯绕就是了,实际上努力得非常不够。大家的褒奖实在是过头了!太过了!我真是受宠若惊啊!你们给我这么大的压
力,我都不敢写东西了。
作者:
难忘的龙烟
時間:
2012-9-4 11:01
8#
老成
大姐的为人就是好,一点也不过。您的言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情的、难忘的记忆,至今记忆犹新。真的特别想念大姐!祝大姐幸福快乐!远握!
作者:
九斤
時間:
2012-9-4 11:09
1#
老刘
在矿时就听过大姐的歌声,也从老刘处知道了大姐的为人和才华。现在大姐能加入我们论坛,我们都很期待大姐的美文!
作者:
蓦然回首
時間:
2012-9-8 21:55
8#
老成
真的是成大姐呀,我也记不清多少年没见过大姐了,真没想到今天又得见大姐尊容。您还是那么可亲可爱,您是我永远尊敬的大姐,老刘谢谢你,是你给了我眼福。
大姐你可能不大记得我了,在宣传队我是您的队员小宋。
作者:
老刘
時間:
2012-12-23 17:23
九月初,为了欢迎成大姐加入论坛,我把回忆录中关于大姐的一篇提前发了出来。按照顺序,龙烟铁矿四十年该发这一篇了,我理顺了标题,重新把它调整到散文天地。不再重复发表。
作者:
爱心小课堂
時間:
2012-12-23 18:50
8#
老成
大姐,说实在的,我知道您的父亲比知道您早很多年。看文学史和当代史中都有成先生的部分。前段时间,看《前世今生徐志摩》又屡屡提到成老先生,因为知道了您,更关注了。
论坛这段时间,读文读人,除了大家说的,我觉得您做事很有大局观念,也有自己的率直,自己的想法。除了您才女的一面,我觉得您更有侠士的一面。不知道是您给了我这样的印象,还是我自己这样感觉。
作者:
光阴似箭
時間:
2012-12-23 19:13
成大姐是我敬重的大姐,才华出众,为人谦和。老吴是烈士的后代,祝大姐一家安康!老母亲长寿!
作者:
难忘的龙烟
時間:
2012-12-23 20:00
1#
老刘
今天再次阅读您的这篇文章 ,更感到大姐的亲切 和才能,和大姐接触的日子里,大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大家尊敬的好大姐!我离开龙烟铁矿还一直想念大姐和怀念在宣传队的日子里!那段经历铭刻心中!
作者:
老刘
時間:
2012-12-23 21:19
今天早上和成大姐通了电话,她近一阶段没有来论坛,是因为她的将近百岁的老母亲住进了中日友好医院,她每周有四个昼夜在医院陪护。她说,她无时不在惦记着论坛,想念着红石山好友。近来的帖子都看了,但实在是没有精力回帖子,请网友们谅解。
作者:
老刘
時間:
2012-12-23 21:21
14#
光阴似箭
光阴似箭远在福建,却是什么都知道,够劲!
作者:
光阴似箭
時間:
2012-12-24 09:53
16#老刘
应该感谢的是你创建了论坛这个平台,让龙烟人又聚在一起,这才是真的够劲!祝成大姐的母亲早日康复!
作者:
老刘
時間:
2012-12-24 13:55
15#
难忘的龙烟
【宣传队里的小丫头】,我很想这样称呼你,因为你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的,别见怪。
作者:
蓉儿
時間:
2012-12-25 16:57
1#
老刘
跟着你的文字,看着你的往事,想起自己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过往。在那会儿劳动强度大的时期,只要不用参加大田劳动,叫我们干什么都愿意,跳舞,唱歌,甚至演样板戏,这人啊,在任何艰苦环境下都能生存,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心疼的事,在那会儿却感觉不到苦。
作者:
老王
時間:
2012-12-25 17:14
20#
蓉儿
你说的太对了,在艰苦中度过来的人们,什么都不怕,只要论坛需要就努力去做。
作者:
老刘
時間:
2012-12-25 21:38
20#
蓉儿
你在新疆,我们在矿上,吃着不一样的苦,受着不一样的罪。人生的体会是一样的。
歡迎光臨 红石山论坛 (http://hongshishan.66rt.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