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黄田交通车


               黄田交通车

      黄田矿始建初期交通极为不便,单身都在矿区住只有家属在矿区居住的职工需要跑通勤。当时只有一辆解放车(牌号190)接送上下班,这是矿山公司给配备的专用通勤车,隶属汽车队管。后来人越来越多了一个车根本不解决问题,于是就用黄田自配的伙房拉粮,菜专用车(牌号896)也跑开通勤了。                                       那时每天就是往返两趟车,早6.30在总厂发车拉职工上班(上山),8.30由黄田往总厂发一趟(下山)。下午2.0从山下往上发,下午5.0从山上往下发车。出行十分困难,黄田职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是站立在大解放车上风里来雪里去,人多车挤山道弯路时车帮都发出嘎吱吱的响声,车上的人吓得把心都提到嗓子眼啦!三九严寒车上的前排人员可称为钢筋铁骨形成一堵挡风墙,后边的人紧贴着他们的后背,挤成一团相互支撑着。一到冬天杨文增的脚趾被冻得黑紫肿,便给他取雪搓脚。我想会有更多的人冻脚,冻手,冻耳朵吧?
       后来人们将敞篷车改造成大篷车,这样似乎好一些冬天不那么遭罪了,可是夏天却难过啦。篷车安装了三排板条座,中间一排背靠背坐,两边车帮各一排,和中间排面对面坐。有时人多车厢里挤得透不过气来,坐着的快挤成肉饼啦,站着的抬不起头。不到点不开车,车体上的两个小窗口犹如囚车一般,人们闷在车里四马汗流,臭味刺鼻。一次黑压压的一车人,摇摇晃晃的颠簸在山路上,车里闷得要死,突然一个女人(不知谁的家属)晕车呕吐一下子就喷出对面,周边人都被殃及狼狈极了!
       过了几年,黄田交通车根本改善了,换成了正规的大客车(车牌号587,185),黄田人苦尽甜来,人们坐在宽敞明亮的交通车上谈笑风生,欣赏着春夏秋冬的山区美景,憧憬红石山发展的未来。
7

評分次數

见名字就知道俺是红石山人,这里是俺第二故乡。
1# 百不咋


    打开论坛一眼就看到了大姐的交通车,很亲切,一晃过去三四十年了,不管是190、896、185还是587四辆车都坐过,尤其是还坐过896拉菜时违章坐在菜的上面,那是为了早回黄田,一般人还坐不上。
    提起了这几辆交通车我81、82年在黄田坑办公室时还管给各区段发油印的乘车票,这点小权利还不错,各区段分配不过来时,区段长书记还得和我商量再要个一张两张的,这也是给职工下山回家办事的点福利,记的杨大哥还找我给机选段职工要过呢。
1# 百不咋

   “黄田交通车”记得清楚写的真实,那时带家属的回家和单身下山都很难的,尤其是七十年代初期更难,现在想起来那真是冒着生命危险,那些单身职工逛完市场就没的干了,也没地方呆了,就在总场转悠,像一群散落的羊,等下午的车,下一趟山比上班还累,后来有了大轿车就好了一些。
从海滨之城到红石山之顶
1# 百不咋

    那时乘车看着就遭罪。随着时代变迁条件越来越好,現在矿上好多人都乘私驾上下班了!
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
1# 百不咋
好多事值得回忆,黄田矿的交通车当时是职工上下山唯一的交通车。那时在艰难的条件下,矿山职工表现岀工人阶级的艰苦奋斗精神。
1# 百不咋


  这黄田交通车写得很详实,真实,好文!赞!
  当年我们在黄田工作的单身职工每周休息日想去逛龙烟的“王府井”很不易,去的人多,车装不下,要谦让;回来时掌握不好时间,会赶不上车,我有一次拜访校友,就迟了几分钟,车走啦,无奈,为了不耽搁第二天的广播,我只好一个人由矿上走回黄田,那会年轻体壮,胆大,正逢初秋,走走停停,采点野花,听听鸟叫,看看蝴蝶,4个小时后终于回到了黄天。
  我们这一代真是酸甜苦辣都体味的很深刻,现在的好日子真得好好享受啊!
1

評分次數

2# 优哈优哈
  那时下一趟山都是大事,真挤不上去啊,要是有个急事真是干瞪眼。你负责发乘车票多牛啊,香饽饽。谁要是认识个拉矿车司机让人羡慕死了。
见名字就知道俺是红石山人,这里是俺第二故乡。
3# 老乐
  写完黄田俱乐部勾起了我的思绪,黄田交通车也称得上一特色,同时想起了司机有大土匪王福元,二土匪张××,陈亮,闫珍.....,还有咱们的通讯员闪电明,是当时最受亲眯的鸿雁啊!
见名字就知道俺是红石山人,这里是俺第二故乡。
4# 九斤
  俗话说得好: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的罪。那时候咋过来的?苦啊,难啊,天知道!
见名字就知道俺是红石山人,这里是俺第二故乡。
1# 百不咋


  创业的时候很艰难,你说的交通车如果涂上绿色的漆就和小日本的车差不多了,夏天坐在里面就好比在烤箱里一般,我虽不在黄田,听你介绍也知道了当年的艰苦,你们才是创业者,向你们致敬。
5# 老王
  那时代真是艰苦岁月,人们的思想就是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满骄傲满自豪的,人生观大不同。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
见名字就知道俺是红石山人,这里是俺第二故乡。
6# 紫玉
  你也有徒步上山的经历啊?现在想起来都不可思议?我还清楚的记得潘长利和一杰的故事,一杰在六坑工作,老潘在黄田。一对恋人平日工作忙见面不容易,有一年大雪封山几日不通车,她们相见心切,于是一杰从六坑徒步来黄田,老潘爬锁阳关道去迎接一杰,真可谓热恋情似火,奈何雪封山。
见名字就知道俺是红石山人,这里是俺第二故乡。
本帖最後由 龙延组合 於 2016-1-19 10:37 編輯

1# 百不咋


      有亲身经历又有写作水准的人就是这样,一提笔就打不住!您继《黄田俱乐部》后,《黄田交通车》又让大家思绪涌动,拍手叫绝。期待您和杨大哥的黄田系列新作不断推出。《黄田广播站》、《黄田食堂》.....,这些对您不在话下!

    黄田工人太可怜了,他们才是最底层。都说庞家堡人苦,可最苦的却是黄田工人。
    同样是工人,井下矿工和开交通车的司机,却有着天壤之别。井下工人为了下山争一个车位,挤破了头。开解放的司机们天天下山,想拉谁就拉谁。买通了司机就可以天天下山。至于抽烟喝酒,那对于司机,更是小菜一碟。边远矿区的几个解放司机,全矿都赫赫有名。矿山有民谣形容上好职业,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售货员。
13# 龙延组合
  我的文学水准贫乏,只有一些亲身体验罢了,手懒不爱提笔,可一旦勾起头来就会引上情绪。那时黄田的交通太困难了,若是遇上大雪封山便是几日不通车,赶上在班的就几天不能回家。要是上班的真要爬山越岭走三四个小时到黄田来呐,黄田的职工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了不起呀!谢谢你的认可。
见名字就知道俺是红石山人,这里是俺第二故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