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再上红石山一日游(游记)

本帖最後由 优哈优哈 於 2012-7-18 00:06 編輯

再上红石山一日游 (游记)

      为了各位朋友更多了解红石山的现状,2012年7月15日,我和刘兄再上红石山一日游,全天行程160多公里。
    早晨刚过7点,我到宣化开发区住宅小区接上了刘兄,吃早点我征求了刘兄的意见,他的吃法特别简单,他说就在宣化区政府广场对面的河间驴肉火烧店买上火烧车上吃,我们俩一起进了这个店,火烧是长方形的,和手机的形状差不多,比大号手机规格还要小的火烧,刘兄说吃一个就行,他让我吃两个,我想,吃两个就两个吧,反正就这么点的火烧,下顿饭还不定什么时候吃了。
    吃完驴肉火烧,7.20我俩正式出发,车出开发区上了宣赤112国道,约半小时左右到了赵川,继续沿112国道前行,几分钟后到达李家堡村,这是八区北最大的一个村,下车拍了两张,继续前行,十几分钟后到达关底村锁阳关下的锁阳关隧道,过隧道300米右转砂石路上行奔与锁阳关平行的三贤庙村,即将到村山口的山坡下,有一片胡麻花和山药花正在开放,我和刘兄下坡近距离的观赏,拍了几张后过三贤庙村奔锁阳关口,(这里就是樊梨花守的那个锁阳关)。
    在这里远距离拍了黄田生活区黄草梁村、黄田西山上的松树林、因车不通,需步行过关,进入锁阳关下的十八盘,这里的路因乱挖乱采不能通行,也没有了原来的模样,在此拍了两张娘娘山、关底和周家窑村的片子,原路返回。
    开始下山奔黄田,到即将进入黄田的山脚下,停车拍了黄田西的玉米地(就是我写的三十多年前我偷玉米的那块地)和黄草梁西山那颗最大的柳树。
    向东前行500米,进入了黄田景区。入口新立了一个黄草梁村的牌坊,我们直达黄田俱乐部,下车后,正碰见在黄田和黄草梁分界线沟边上坐着的几位老人,仔细端详,同时认出了我在这工作30年前的老工友和黄草梁村的老大哥们,在此,我和刘兄与他们聊天,询问了黄草梁的发展,黄田停产后,黄草梁利用矿产资源大发了,旧房基本不见了,都是新砖瓦房,小轿车到处停放着,真是和以前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几分钟后,向他们说明了来意后,我俩就在黄田生活区参观游览。
    从俱乐部出发,向西走入去黄田坑机关的路上,俱乐部保存的比较完整,他后面的机关平房早就拆除,村民建立了新房,机关正对的这条通往伙房的路西窑洞房都还健在,就是门窗有了改变。路东的平房还有一两排,都成了黄草梁村的住户,我走在前面奔伙房,刘兄在后面观察房子的新用途,我回头一看从第二排房子出来一个60岁左右的人,他发现我们后,用一种警惕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我一看挺面熟的,我先和他答言,问他认识我吗?他好像也有点印象,我主动介绍了我在黄田的情况,他一下就明白了,他还主动介绍他自己是村主任,名叫何栋,还给了我电话号码,刘兄还给我们俩拍了照,刘兄16日的贴子上第三张就是何栋。
    与何分别几分钟后,我们游览了黄田1500多人就餐的职工食堂(九伙房),伙房就剩破房框子了,后又原路返回,沿机关路向西阅览室的房子还在,机选段的几排单身宿舍还在,最西北角上的那个三层单身楼还矗立在那里,自己静静的待着,没做它用,门窗破烂不堪,从最西面的一排房向南参观双职工家属户的“别墅区”,那两排只剩一排了,村民住着呢,在此向南返回到黄田下山去更衣室的主路,刘兄向下到俱乐部,我向上到更衣室、卫生所,两处的原址建筑都没有了。
    我返回了俱乐部,给沟东的那个供销合作社拍张照,原房没变,前脸装修了,然后和刘兄进俱乐部参观,前厅一个后生正在切菜做饭,刘兄和他说明来意后,后生将门打开了,真亲啊,我在这七十年代工作时唯一的一个娱乐场所,竟然里面还是原样,900多个座椅、舞台的地板、顶棚上的五角星、三个片的吊扇、吊灯都是原来的,我和刘兄上了舞台,顶梁上住着一群野鸽子,用它们飞来飞去的方式迎接着我们,我在台上回想起了看电影、看戏、在台上报喜发言,一下把我又拉回了30多年前,撤出时我激动得站在座椅的十二排和十三排的中间位置让刘兄给我留了影,因为这是我看电影常坐的地方。
    参观完俱乐部,乘车到四区坑口,没有找到,问村民说给堵了,坑口对着的那个路边风机房还在,我们前行到选厂、保健食堂,厂房破乱,边框还在。
    下站五区坑口,向东沿原来去往正副井坑口的矿车道前行,道轨已经拆了多年了,修成能走汽车的山路,车行400米后,我估摸着前面快到了,但是原来的地面绞车房不见了,有一大排新盖的平房,我把车找了一个安全的位置停好,发现大门里面墙根下坐着一个老头,我问了正井副井在哪,这老兄挺热情,在这里面,还告诉我们绕进去的路,走进一看,是我二区一个工区的工友,面熟,但忘了名字,我问他几组叫什么,他答是六组王金山,我一下就想起来了,因我在二区当过劳资事务员,整天鼓捣这些名字,这老兄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正副井的情况。
    在坑口,我又见到了熟悉的铁轨,矿车钭子和天天进出的坑口,更惊奇的是这正副井还一直在用,王老兄拿上钥匙打开大门,哇塞!我又惊喜了一把,斜井一点没变,水泥混凝土碹的井筒、轨道、顶板的灯、轨道旁的人行道,都和三十年前的一模一样,我走下一二十米,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下井的时刻,又享受了一把下井的感觉。
    接着老王带我们去了副井,这里有二十多公分的大水管子供近北庄矿黄草梁用水,还是出风口,温度特低,站在坑口,井下那种阴冷潮湿的味道特别浓,我习惯的味道又出现了,在这里又回味了一把井下的气息。
    这时就到11点20了,我们和老王告别后沿下山路奔庞家堡。下山过田家窑路口,第一站到蛤蟆口,想去山上的那片松树林看看,右拐进村后经打听上山路断,走上去半个小时,我们没去,原路返到主路上,过汤池口直奔小西山,想看一下那个下运矿的大溜子,走进三四公里也没找到大溜子口,原路返到沙子地,这里的建筑物都不存在了。
    继续沿下山路行走,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拍了东三区的盘山道,东二区的旧址、东三区二层单身楼的旧址等,下行过救护队、铅锌矿、木料场、过涵洞、矿大楼奔八区,在苹果园拍了二层小楼,后到八区交通车站停下,拍了钢二中(现矿医院)交通车站、楼房和平房。
     这时接近下午1点了,在交通车站的后面,有一个八区最大的酒店,我和刘兄在这里简单的吃了点饭,开车去六坑,走的是八区里面,沿一排、区人民医院、机修厂到杨家营村,水泥路一直顶到村北,再上山路就拿不准了,问了农用挎斗车上的一个小伙子,去六坑坑口的路怎么走,他说沿侧面路上坡走,我估摸着方向对,对路有些怀疑,能否上去,一路上坡,走了不远路被一大水坑挡住了,不知深浅,车底盘低,如果车陷在这里我们俩就惨了,我小心翼翼的靠着水边反复调整方向,总算过去了,沿石头路上行,不远处我感觉是六坑的兵营,就是职工住的原兵营的宿舍,没有参照物了,前行一段窄石路一段宽一点的,又上行了七八百米,路分两道,按照刘兄的指挥走了左道,这条道坡度陡,有的地方三十多度,路面是不固定的带棱角的石头,而且还有的地段受雨水冲刷高低不平,我小心的开车直上,车排量是2.0的劲比较大,我把油门踩到底,车吃力的哼哼着前行,我感觉到它象在哭,哪享受过这样的路,走了一阵子,快到半山顶了,我和刘兄合计,坑口不可能在那么高,返回吧,车调头又是个问题,前行找了一块地方小心的把头调回。
    三十多度的高温,晴天的太阳光照在我们俩身上,吱吱的直冒汗,为了找到六坑坑口,返回时,我们俩几十米停一次车,进行了拉网式的搜寻,一个小时过去了,也没有见坑口的踪影,这里没有建筑参照物了,整个就是一片山坡庄稼地,连个人都见不着,就发现了一个破房框还在,也不知原来是做什么用的,我俩满怀信心的来到六坑,一无所获,扫兴而归吧,我们绕杨家营村北返回到八区的“长安街”,在一排在“长安街”上拍了几张直奔850选矿厂。
    到达选矿厂后,我将车停在了850俱乐部西面调度旁边的大杨树低下,刘兄累了,我说你休息会,我自己转吧,正合他意,他躺在车的后座上,车窗打开,锁上车,他嘱咐我多拍点片子,我就出发了,先去坑口生活区吧,我出选厂大门右拐到小吴营村边运矿的铁道上准备直到坑口,这段距离也有2公里多,上去一看,厂区到坑口这段轨道到运输二段铁管桥拆除了,只剩路基了。一会功夫我就走到了坑口外的运输二段,矿车道北是二段,南有两排平房90年是庞家堡矿搬到850后的保健食堂,可能是村夫老兄说的850轨道队、电车队、运渣队的队部房子。
    此位置距坑口还要直行一公里,我望了一下远处的坑口,从来没有见过的画面出现了,紧顶着坑口有一辆轿车,因这段还有铺设的双轨能走电车,顶上的大线(电车线)很整齐的架设着,有高有低的,低的刚过人头,就说在轨道枕木上和四根轨道平行走汽车还是第一次见,我到没想别的,想的是这辆车也是和我一样到此一游的,没准我可能还认识,心里挺高兴,今天碰见同游的了,我大步迈开踏着枕木前行,轨道在一条沟里,两旁有参天的大柳树,此景非常好看,这段铁路我走几十米拍一张,到一半路时,坑口轿车里面的人发现了我,他们盯了我一会,看有人进来,慌忙的往汽车上搬东西,看不清装的是什么,估计是井下电机、电缆之类的东西,我离坑口二三十米远时,他们的东西就装好了,我到车跟前时,两个三十多岁光头混混膜样的小子上了车,车不能调头,还得倒回去。开车的那小子上车发动着车,质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来看看,又问谁让你来的?他以为我是调查矿口有关部门的人了,我想别招惹他们,如果这些人们犯了糊,在坑口把我打一顿,也没有一个人救驾,从小吴营村走到这里就没见过一个人,况且到坑口是一个一公里多的大深沟,我说原在这工作过回来看看,他们什么也没说,倒车就走,我看这阵势他们对我还是不放心,我边看坑口边瞄着他们的车倒退,一会撞这股道上了,一会上那股道了,走走停停,十几分钟他们才退到运输段的路上,朝小吴营的方向开走了。
     850坑口用大铁门锁着,我透过缝隙看了看里面,里面轨道看不见了,一层矿渣石上面是拖拉机轱辘印,我又上到坑口顶上看看,下来拍了坑口的照片返回到运输段平房。
     仅挨着运输段西面庞家堡矿搬850新盖的更衣室还保存的完好,前面有几台电机车头、几节乘人车、坑下运木料的车架子。向北行走二三百米就是850的食堂、卫生所,还有十几排的平房,这里还有庞家堡矿搬下来时新盖的两栋单身楼,食堂和单身楼不用了,里面破乱不堪,卫生所、十几栋平房还住着人,可能是庞家堡矿(现叫铁合金厂)的临时住户,我都拍了照片。
     游完850河东,我经过那个连接东西河的铁桥回到850门口,桥上用铁板切割的民兵连三个字依然存在,我转了河东这么一大圈,除那坑口车上的那两个人外,再没有见到一个人影。
     过桥进大门返回850选厂厂区,刘兄还在呼呼大睡,我就到选厂的厂房最西头、办公区、俱乐部、浴池等转了个遍,他们还在生产铁合金,照片陆续发。
     经过850一小时二十分的参观游览,完成了全天的计划任务。
     这时是下午四点二十了,我叫醒了在车上熟睡的刘兄,开始返回宣化,到赵川拍了几张古镇的片子,半个多小时后回到了宣化。结束了再上红石山一日游。


     再上红石山一日游的照片,从明天开始陆续按行走顺序分段发上论坛,片子都是用手机拍的,有的是逆光、有的角度不好,照的不清楚,请朋友们见谅。照片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探讨的请大家提出。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8

評分次數

      这篇文章我非常喜欢,我又回了一次黄田。我也了解了黄田的现状。 我和何栋很熟,因为我结婚后就住他家的西屋,关系处的很好。请你把他的电话号告诉我。
    悠哈的手机不是新买的,但至今不落后。上次我们三人去庞家堡,所发照片都是这个手机拍的。所以我对这个手机和悠哈的摄影很放心。我带的单反机反而是他的补充。
    好多地方我没下车,都是悠哈去拍,到了八区以后,我干脆躺在车里不动了,在850我睡了有一个多钟头,彻底解除了疲劳。
    和悠哈来庞家堡真是一种享受。车上有空调,渴了有矿泉水,饿了去饭店,上车前还有早点。路上看到有好看的花花草草随时停车,真比跟团旅游惬意多了。
    谢谢悠哈对老头儿的照顾!
1

評分次數

我刚从外地回来,打开机就看到了新游记,我佩服您二位热爱红石山的精衶,向您们学习。
1# 优哈优哈


   一游再游,自是梦牵魂绕难割舍;
   就地重游,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介绍的非常详细,你们辛苦了!目光随着一行行文字,就像跟随着你们的脚步亲身走过一趟一样。读着这篇文章,心里酸溜溜的,说不出来的一种滋味······
    旧地重游的感受,在优哈兄弟的文字里,描述的一清二楚,当我看到你们路过樊梨花当年守的锁阳关,真想看看那儿的照片,因为她是我的本家!期盼欣赏照片!你们辛苦了!
   辛苦了您们,我想问沙子地的房子还有吗?那里还热闹吗?还有酸溜溜吗?小时候有时去摘酸溜溜和榛子。
1# 优哈优哈


    你们为了论坛不辞辛苦几回庞家堡,敬业精神让我感动。老刘身体不好,要悠着点;悠哈老弟还上着班呢,不要凭着火力壮硬拼,还是要劳逸结合。我们关心红石山,更在意你们的身体,望保重,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
7# 蓉儿


怪道大姐这么漂亮有才,原来是樊梨花之后啊?了不得!据我所知,锁阳关荡然无存,也只落个虚名了
2# 墨客


      刘兄给我和其他人照片中,有一位还说了你那年回黄田见你了,你还和他照了像。
    何栋的电话:15133397888
4# 老王


        老哥,咱们都热爱红石山,那是咱们的第二故乡啊。
5# 光骅


       老兄,你说的太正确了,就是那种感觉。
6# 村夫


       是啊老兄,回去一趟就是你说的那种感觉,由于时间的问题,再加写字慢,写的还不够详细。850的照片拍的不少,发上去后不明白的再沟通,850坑口到选厂的矿车道是东西向吧?二段轨道南的两排房子都在,倒渣队是在这里吗?看了照片再说吧 。
7# 蓉儿


       感谢大姐的关注,樊梨花当年守的锁阳关已经什么也没有了,在关口北侧有一个点将台似的土台子,由于太高没有上去,你要能来宣化,我开车一定陪你去看看。
返回列表